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收藏现状:“专家”搅局 百姓被“蒙”多

收藏现状:“专家”搅局 百姓被“蒙”多

出自:钱江晚报    发表时间:2010/6/21 22:26:31    点击率:1141

  经过两三年的沉寂之后,收藏热今年再次在全国各大城市里抬头。昨日,杭州岳王艺术城邀请了全国知名的几位鉴宝专家王立军、高阿申、黄鼎等为市民进行公益鉴宝活动,结果几百个号子在上午半小时内就被一抢而光了。  

  虽然收藏市场急速升温,但昨天前来参加活动的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主任王立军表示:其实目前并不是普通市民介入收藏的好时机,因为目前古玩市场上的真货已经“非常稀有”,再加上很多所谓的“专家”从中“搅局”,老百姓被“蒙”的概率是非常大的。记者在活动结束后对王立军进行了采访。

  记者:为什么你认为现在老百姓能买到真货的概率很低?

  王立军:收藏热起源于大概10年前,当时许多媒体都创办了不少收藏类的节目,但节目的主旨并不是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,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价格上。导致许多老百姓认为收藏可以轻易发财,快速致富。几年来,我们走进了全国近50座城市,为近20万的人鉴定了近60万件藏品,约50万件是赝品,有的还是低档仿品。

  记者:那么收藏市场上假货泛滥到什么地步呢?

  王立军:可以说,现在文物制假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,从制造到最后的营销环节,手段无奇不有,假如中国的收藏市场大军是7000万,那么假文物的数量肯定就是几亿件了。就拿青铜器来说,最多最常用的就是利用三氯化铁、盐酸、硫酸等化学原料对一件当代普通铜器进行化学腐蚀、变色,令其变成几个世纪前的模样。

  更绝的造假出现在营销环节。有一次一个文物贩子约我去深圳看一幅字画,告诉我这是一个国民党高官逃离大陆时留给他老婆的。我到深圳一看,还真有那么一个老太太,打扮得很得体,说起解放前的事也头头是道。当我发现字画有假后,就质问那个文物贩子。他倒也爽快,告诉我老太太就是他请来的演员,专门扮演国民党高官的遗孀。  

  记者:老百姓自己没有鉴定能力是正常的,问题是现在老百姓对专家好像也不是很信任,这是为什么呢?

  王立军:不了解我国鉴定队伍情况的人,有了藏品,往往会去找“三大"。所谓“三大”就是:单位大,年龄大,名气大。实际上“三大”听起来好听,用起来麻烦,他们经常走眼。博物馆里的一些研究员,不能常到市场去明查暗访,明知道艺术品市场造假成风,可是心有余力不足,了解掌握真品和赝品之间的微妙区别,仅凭过去头脑中的“标型学”概念,去为老百姓做鉴定,自然会出错。

  根据我的经验,目前收藏市场有四类专家在给大家添乱。“理论型专家”,文物知识很丰厚,但“眼力”不行,看不准;“老好人专家”,不管什么东西,都是“ 好好好”,全是真的;“极左专家”,则宁错杀不放过,一律否定;“腐败型专家”,不但“眼力”不行,人品更不好,只要给钱就开证书,还明码标价。

  记者:那老百姓是不是只能对收藏市场敬而远之呢?

  王立军:倒也未必,对普通老百姓来说,首先得多学习多实践,一开始买到假东西是正常的,我的收藏之路也是从买假货开始的,但不要一开始就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真东西。

  另外我给收藏者三个建议:一、绝对不要相信地点,荒山老林中都会出现赝品;二、绝对不要相信人物,七八十岁的老头、老太,也会捧着假货让你买;三、绝对不要相信故事,有的人故事讲得不亚于电视剧。

  本报记者 叶涵
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